首页 > 行情

热点!“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发表时间:2023-04-11 18:06:29
分享到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3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一则公开征集航天育种实验搭载项目的消息引发关注。只要是具备相应科研能力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特别是在农业、林草业、中草药和工业微生物等领域的育种技术前沿实施单位,都可以通过“航天育种搭载实验”项目,有机会让“良种飞天”。

目前,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作为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将以平均每年2艘的频度实施发射,具备持续开展航天育种搭载实验的能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太空种子”有何神奇之处

到底什么是航天育种?如何才能成为一颗合格的“太空种子”?我们又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开展航天育种实验?

航天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颗“太空种子”是如何炼成的?

航天工程系统复杂程度高、技术跨度大,荷载容量弥足珍贵。那么,什么样的种子才能获得太空之旅的入场券?落地之后到成功育种又要经历哪些考验?

被选中的种子,一般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遗传性稳定,二是综合性状好。能够获得太空之旅资格的种子,可谓“天选之种”。

据统计,一般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0.5%,没有变化的种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击中的“幸运儿”才会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选出来。同时,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并非所有的种子都往好的方向突变,因此,只有符合要求的种子才能留下来。

挑选出的种子要进行多代筛选培育,同时还要经过风、虫、旱的考验,只有通过这些严苛的试验并得到权威部门审定的种子,才是真正合格的太空种子。

航天育种实验如何开展

航天育种看似只是航天员在实验舱里培育植物的一个过程,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那么,航天育种实验到底是如何开展的呢?种子上天之前和进入太空之后,科研人员都要做哪些研究和准备工作呢?

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这样一个仪器,专门用来模拟植物在微重力情况下的生长。该中心研究员郑慧琼介绍:“这就是一个回转器,它的作用是模拟空间微重力效应。因为空间的实验机会毕竟是非常珍贵的,要在天上做一次实验,要等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就在地面制造出这样一个仪器来模拟。但地面毕竟还是存在重力的,只能模拟空间的部分效应,所以最终要了解空间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还必须要上到太空去。”

作为专门的实验舱,问天舱装备了专门的存储区,包含4℃、-20℃、-80℃等多个温区,这也是生命科学实验比较常用的三个温区,可以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周期的实验存储要求。除此以外,问天实验舱搭载了实验柜,所采集的数据不仅量大,还需要实时传输。因此,航天科研人员用光纤在舱内打造了一个带宽更大、速率更快的局域网,再通过中继卫星传到地面,便于科研人员开展研究。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郭丽丽说:“其实我们有很多地面系统,全称叫有效载荷运行管理系统。我们会对天上的数据进行接收,接收完之后进行处理,然后呈现给科学家。科学家可以根据这些数值数据、图像数据、视频数据去判断载荷的健康状态和科学实验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的控制指令,时时干预科学实验的进展情况,包括调参数、调模式。”

关键词: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西南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8   联系邮箱: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