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2023年购房者有救了,提前还房贷好吗?经济日报回应
2023年被国家确立为“消费提振年”,在各种稳消费中,房地产消费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推动住房消费恢复也是拉动经济中的必然一环。
近段时间以来,重庆、江苏、昆明、河南焦作、辽宁、广东等多地都把住房消费提振纳入到2023年经济发展的总框架之中。料定2023年住房消费提振工作将会提速,有助于房地产进一步走出低谷,而住房消费者将承担起重要大任。
近日,经济日报发文表示,即日起将推出“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报道,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两方面集中谈楼市。由此可见,今年该如何支持合理住房需求将成为楼市主旋律,而地方政策的调整力度和步伐也会适度加大,从而大幅降低购房负担,提振购房信心和意愿。
(相关资料图)
当然,在支持房地产的同时,不能被一些炒作房地产的言论带跑偏,所以,经济日报也强调,政策调整的尺度不宜过大,毕竟房住不炒的定位还需要坚守,这也是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保障。
就在2月1日,经济日报连续刊载了数篇房地产相关文章,其中包括《有的放矢鼓励合理住房消费》《更好支持梯次消费需求》《迈向“住有宜居”》《市场复苏力量正在积蓄》以及《提前还房贷利大于弊吗》等。
其中提到,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链条长、涉及面广,在稳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住房需求从“有得住”向“住得好”升级,鼓励合理住房消费,还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运用好金融工具。精准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能降低购房成本,提升换房意愿,释放改善性购房需求。
同时特别提到,新春伊始,房地产市场初露企稳端倪,回暖复苏的各方面力量正在积蓄。购房者有信心,开发企业的信心也将随之回升,当前融资环境也在日益向好。
我想问,购房者的信心来自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对自己未来收入预期的信心,这个来自于对经济层面恢复的信心,另一方面是稳房地产背景下,确保安全交房的信心。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重利好政策下,购房成本的降低对购房者的信心修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2023年地方政策延续楼市宽松环境,继续出台优化政策,促进楼市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福建厦门、四川资阳、山东济宁等超过30个城市发布楼市新政。
其中就包括对限购政策放松或放开,上调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甚至直接购房补贴等。而降低房贷利率可以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对购房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多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经降至4%以下,进入“3”阶段。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郑州、天津、厦门、福州、珠海、长春、沈阳等30城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其中最低降至3.7%,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城市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
所以,此时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考虑房贷要不要提前还。房贷该不该提前还,提前还贷划算吗?这是摆在众多购房者面前的最现实问题。
我们看看经济日报是如何回应的。2月1日,经济日报发文《提前还房贷利大于弊吗》称,就个人而言,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还贷,最直接方式就是看投资收益是否可以覆盖贷款利息。如果懂投资,收益率覆盖了贷款利率,你完全可以考虑提前还贷用于投资,当然你得有这个积蓄。
提前还贷,其实还得考虑诸多问题,包括日常生活开支以及未来的一些突发支出等,所以,扎堆提前还贷并不可取。如果是等额本金,前期偿还本金多、利息少,相对来说提前还款更划算;等额本息是前期偿还利息多、本金少,如果还款已过半,就没必要提前还款。
当然,如果是公积金贷款者,一般利率较低,完全没必要提前还贷。加上2023年贷款利率还有下行可能,后续提前还贷需要慎重考虑。
以上是官方给出的是否提前还贷建议,作为我们普通人,我该如何建议大家呢?
官方有官方的道理,毕竟银行知道房贷是比较安全的优良资产之一,不想让你都提前还贷,所以会擅自加收违约金,阻止更多人提前还贷,我认为这是不太合适的,人家本来就是因为觉得困难或不划算才有了这样的选择,你却有损诚信精神和契约意识给购房者提前还贷加码。
还有,从国家角度,如果一旦提前还贷成为潮流,必然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恢复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我认为,我们也要考虑我们个人的实际情况,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必须自己具备那个能力,考虑自己是本能。所以,提前还贷本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盲目担心提前还贷,更应该考虑老百姓为什么提前还贷,这才是根本问题。
很多买了房的,房贷利率都在6%以上,相比现在差很多,存量房贷者的负担问题谁来考虑?才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连过去买了房的都不敢消费,还能指望谁呢?所以,要想应对“提前还贷热”,必须解决利率差的问题。
-
消息!2023年购房者有救了,提前还房贷好吗?经济日报回应
2023-02-02 -
环球视点!辽宁阜新市吸引游子返乡就业创业——共谋故乡新发展(新春走基层)
2023-02-02 -
天天快消息!我国最大粮油企业引入战略投资210亿元
2023-02-02 -
环球快看点丨手机APP教程篇:一刻相册怎么开通随心卡
2023-02-02 -
世界百事通!Orange Power Glastonbury再一次
2023-02-01 -
热讯:珠城科技(301280.SZ):收到子公司分红款合计2275万元
2023-02-01 -
焦点快播:二级注册建筑师考哪些科目_二级注册建筑师考哪些科目
2023-02-01 -
环球聚焦:打好技能培训攻坚战 拓宽群众增收新路径
2023-02-01 -
全球今头条!大爷撞上奥迪老伴下车后秒晕倒 指责对方为啥停路边:交警到场结局舒适
2023-02-01 -
每日时讯!创世纪:公司五轴机床正持续开发中,部分型号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2023-02-01 -
全球焦点!乒乓球双打规则讲解视频_乒乓球双打规则
2023-02-01 -
世界今热点:1月31日基金净值:交银品质增长一年混合A最新净值1.0631,跌2.75%
2023-02-01 -
环球微资讯!52TOYS携手《流浪地球2》推出变形机甲联名玩具 探索“电影+衍生品”本土化模式
2023-01-31 -
【世界播资讯】平阴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Ⅳ/一般】
2023-01-31 -
全球快播:招银国际:维持广汽集团(02238)“买入”评级 目标价8港元
2023-01-31 -
天天消息!南京梅岗早梅姹紫嫣红 吸引市民前来赏花
2023-01-31 -
全球快资讯:国家统计局:1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
2023-01-31 -
焦点关注:人到中年,遇见一个知己,是前世的修行
2023-01-31 -
世界快看:科思科技:2022年预亏1.66亿元-2.02亿元
2023-01-30 -
天天简讯:“我们将持续增加在华投资”(见证·中国机遇)
2023-01-30 -
观热点:最全的神经丛及功能
2023-01-30 -
全球观天下!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九作业区多措并举下好开年“先手棋”
2023-01-30 -
【全球播资讯】特斯拉概念股走高 科达利等多股涨停
2023-01-30 -
环球最资讯丨我们多么幸福歌曲简谱-我们多么幸福歌曲
2023-01-30 -
【全球热闻】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凝心聚力转作风提能力 保安全促发展
2023-01-29 -
全球热议:2023版熊猫纪念币100克精制金币现在市场价是多少(2023年01月29日)
2023-01-29 -
天天快讯:2月4日、5日!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携《美人鱼》《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兰州演出
2023-01-29 -
【全球播资讯】FOF正在抛债投股!“专业买手”最新重仓基金曝光 这些主动权益产品已被盯上
2023-01-29 -
环球讯息:阿拉善奏响节后“收心进行曲”!
2023-01-28 -
天天观察:韩国专家会议谴责日本排污入海:并非"排放"而是"丢弃"
2023-01-28
-
守住网络直播的伦理底线
2021-12-16 -
石窟寺文化需要基于保护的“新开发”
2021-12-16 -
电影工作者不能远离生活
2021-12-16 -
提升隧道安全管控能力 智慧高速让司乘安心
2021-12-16 -
人民财评:提升消费体验,服务同样重要
2021-12-16 -
卫冕?突破?旗手?——武大靖留给北京冬奥会三大悬念
2021-12-16 -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出台“三电”系统、起火燃烧等都可保
2021-12-16 -
美术作品中的党史 | 第97集《窗外》
2021-12-16 -
基金销售业务违规!浦发银行厦门分行等被厦门证监局责令改正
2021-12-16 -
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从11月“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
2021-12-16